• 情侣头像


  •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动态
    14 Dec.2023

    遥遥领先!我院可动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为颈椎病治疗拓展新天地

    来源 :情侣头像

    “之前跟植物人一样 ,现在完全好了,啥都能做”

    “走路、干活完全不受影响”

    “我这脖子现在上下、左右活动

    完全跟正常人一模一样”

    ……

    11月22日上午,西安情侣头像中心医院院史馆 ,在“感恩‘可动’·自如人生——人工可动颈椎技术应用3周年”现场,昔日因严重颈椎病四肢无力且活动受限的孙女士 、右肩疼痛10余年伴行走不稳的王先生以及“坐卧不宁 、走路不行”的刘先生,用简洁直白、真切自然的言语,表达着可动人工颈椎关节置换给他们带来的诸多优点和生活便利。

    据悉,在人工可动颈椎技术应用之前 ,世界上颈椎的主要术式是椎体次全切椎间内固定融合术 ,需要用钢板或者钛笼等将三节椎体固定在一起 ,是“僵直”的 ,这样患者不仅颈椎活动度丧失、生活质量降低,而且邻椎病发病率也非常高。

    图片 1.png

    针对这一问题,贺西京院长思考能不能设计一种手术方式或内植物,在去除病变的同时保留脊柱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退变、最大程度地降低伤残率 。为此,贺西京院长从2005年开始,就带领团队在可动型人工椎体置换方面展开“攻关”,历经近20年科研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艰辛探索,通过山羊动物实验、生物力学实验、摩擦实验、计算机有限元分析 、人体实验等,并利用先进的PEKK材料进行材料升级 、3D打印设计 、表面陶瓷化和渗碳等,于2020年11月成功为一位63岁脊髓型颈椎病伴不完全瘫痪的患者实施了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椎间盘复合体植入术,堪称脊柱外科的巅峰,在可动人工椎体关节置换方面遥遥领先于国内外 !

    以往,外周关节的经典术式都是欧美国家发明 ,处于绝对技术领先地位,我国只能做技术的追随者。但是在可动人工颈椎领域,贺西京院长团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结果领先于欧美国家,为我国在世界脊柱外科和可动人工椎体领域,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png

    针对贺西京院长团队设计出的3D打印可动人工椎体系统  ,2020年的科技查新报告显示,国内外尚未见本课题查新点。

    欧洲骨科学会主席Kotz教授评价该成果为“世界第一例可动人工颈椎临床应用”,专门发表述评提出该理论与技术“将会成为全球脊柱外科发展的研究方向之一” 。

    印度颈椎外科专家Goel也对可动颈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在自己擅长的上颈椎领域开始设计非融合关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教授发文称赞该成果:“对于中国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临床应用产品 、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但贺西京院长团队的探索不止于此,自2020年11月 ,三年来西安情侣头像中心医院骨科医院在可动人工椎体置换的临床方面,进行了扎扎实实的深入研究。骨科医院副院长王自立表示,通过实验组(椎体次全切+可动人工椎体)和对照组(椎体次全切+融合)各类临床数据的详细对比得出:在颈椎活动度方面,可动颈椎明显优于融合组 ,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且可动人工颈椎未出现异位骨化、假体移位 、假体脱落等并发症。截至目前,先后有20余名患者在西安情侣头像中心医院享受到了可动人工颈椎关节置换带来的优点:不仅临床症状减轻,颈椎的活动度完全不受影响,大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我以前经常摔倒,走路走偏,简直可以用‘坐卧不宁、走路不行’这8个字来形容,但自从贺院长给做了手术 ,现在各方面感觉都很舒服”。曾经备受脊髓型颈椎病折磨的刘先生说道。

    而60多岁的孙女士,三年前也因严重颈椎病致四肢不完全瘫痪求医无门,直到遇到贺西京院长成功实施手术。“是贺院长他们救了我这条命,以前我就跟植物人一样,现在完全跟‘好人’一样 ,啥都能做!”孙女士用最质朴的语言对贺西京院长感谢道 。

    当天,三位曾经饱受颈椎病折磨的患者还专门给贺西京院长和团队送来鲜花表示感谢,并通过甩手 、走路、扭动脖子等展示自己“活动自如的健康人生 。”

    “这些颈椎病患者恢复得比我想象的好,以前都是走不了路、端不了碗,现在生活完全自理,看到他们恢复得这么好,我和团队信心更足了,也会继续努力将这项技术完善 !”贺西京院长表示,对于可动人工颈椎关节置换,严重的颈椎病、肿瘤破坏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椎管狭窄等都是较好的适应症,但颈椎有感染、颈椎结核患者目前还无法应用 。 

    在颈椎非融合固定方面,贺西京院长带领团队走在了世界前沿,保留生理活动功能的可动人工技术,也必然是脊柱外科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 ,贺西京院长团队研发的可动型人工椎体已经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十余项,并打算将这一开创先河的术式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使更多颈椎病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活动度。

     “我们还将继续完善:使微孔结构在拥有一定强度的同时 ,更利于血液循环和骨细胞生长;植入物的厚度要少 、要变薄 ,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低;螺丝长度更细、更小 ,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体的干扰 ;用新型的材料减少摩擦……”虽然已经在可动人工椎体方面走在了前列,但贺西京院长仍在想尽各种方完善技术细节、让颈椎病患者最大受益。也正是因为有这群临床医生的孜孜不倦和严谨创新 ,才让更多脊柱患者体会到了活动自如的健康人生有多香 。

     


  • XML地图